国际
“中国-马来西亚共有遗产保护培训工作坊”在厦门市举办
2025年5月18日至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下称“亚太中心”),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与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举办的“中国-马来西亚共有遗产保护培训工作坊”在厦门市举办。来自中马两国从事“送王船”和“舞狮”项目保护的专家、传承人和社区代表共20人参加培训。
本期培训工作坊为期4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培训师围绕“共同保护”这一主题,解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引导来自两国送王船、舞狮项目的相关人群,共同探讨社群口述史实践方法、非遗保护挑战的应对方案、城镇化背景下如何提高非遗存续力、制定非遗保护计划等内容。工作坊期间,厦门市闽南文化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马来西亚侨生(峇峇娘惹)公会分别作题为“王船开路——从民众之舟到人类之舟”和“中马送王船协同保护”讲座分享。来自马来西亚各个舞狮团的师傅也分享了项目保护情况。
培训期间,学员们实地探访了吕厝华藏庵王船展示馆、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讲解各自社群如何保护、实践和传承送王船项目,用图片和视频记录与当地送王船项目实践者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厦门市同安区吕厝送王船传习中心为大家讲解了王船的制作过程和仪式。厦门市思明区钓艚送王船民俗文化传习中心讲述了疍人社群祭祀疍家先民、追思先贤的海普习俗。
在分享环节,学员们结合自己手中的照片和视频等一手资料分享了学习经验。在小组讨论环节,两国学员还就“送王船”和“舞狮”项目初步拟定了联合保护计划。
“送王船”源自闽南,流传于马六甲,承载着两国沿海社区对海洋的敬畏与共生智慧。经两国联合申报,该项目于202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自下而上”开展保护工作的典范。“舞狮”从中华大地走向东南亚,成为两国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目前,两国正联合申报将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当代人身份认同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海上丝绸之路”精神的重要见证。参训学员表示,本次培训工作坊能够促进两国社区积极分享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与成果,共同发掘更多的合作机遇。
本次培训工作坊的成功举办,将促进两国相关社区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的理解,提升非遗保护能力,并进一步落实两国领导人关于加强中马人文交流的指示精神,为共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热点信息
-
5月23日,2025“中柬旅游年”开幕式暨“水韵江苏—多彩高棉”专场文艺演出在柬埔寨金边四臂湾国家...
-
2025年5月21日,由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宜兴葛盛陶庄文化艺术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