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记者从济宁市移风易俗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今年,当地将在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基础上,提升婚丧仪式办理水平,丰富其文化内涵。同时,在继续抵制低俗陋习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婚事高额彩礼问题,并在继续治理殡葬市场乱象的基础上,落实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设。

红白理事会是村民办理婚丧事务的群众组织,是推动移风易俗“软任务”变成“硬约束”重要纽带。近年来,金乡、汶上等县市区的全部村居选举产生红白理事会,并制订了红白事办理流程和标准,纳入村规民约,成功抵制了大操大办。
今年,济宁市将引导全市村居建立红白理事会,并制订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组织形式、工作范围、操办事务等,规范红白事办理流程,明确红白理事会掌握信息、主动介入、填表备案、事主签字确认等路径,务求简便有效。相关名单、流程将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民政、妇联等部门年内将完成对红白理事会成员、村“两委”成员的培训,让他们准确掌握移风易俗相关政策法规、婚丧礼仪规范、婚姻殡葬文化和措施要求,提高服务能力。同时,将对红白理事会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确保红白理事会在农村叫得响、立得住、起作用。
据统计,汶上县每年大约举办喜事5900例、白事4700例,与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前相比,喜事每场节约1.5万元,白事每场节约1.2万元,总计每年可节省费用约1.45亿元。

遏制“天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是移风易俗的重点。济宁市将制订结婚彩礼、红白宴席、操办规模和随礼标准等事宜,形成“婚丧喜庆公约”,使村规民约“小规章”成为群众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硬杠杠”。
济宁市将引导广大家长和青年反对大操大办、炫富攀比和借婚姻索取财物行为。推行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等,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发展家庭经济上,让红事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家风传承和感恩教育,引导女方家长少要或不要彩礼。民政部门也将在婚姻登记机关举行结婚颁证仪式,印发婚事新办倡议书,将传统婚礼的核心内容融入颁证仪式,引导新人文明节俭办婚事。

在抵制丧事大操大办的同时,当地还将探索殡葬礼数改革,推进殡仪服务场所建设,提供规范化治丧、吊唁、守灵等殡仪服务。把提倡厚养薄葬与弘扬孝老养老传统美德结合起来,支持集中连片新型村镇和人口大村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场所和设施。
当地还将强化公共政策和道德价值导向,将移风易俗作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的前提条件。经过不到半年的努力,汶上县已相继涌现出200余名适婚女青年争当不要彩礼的好媳妇。
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接下来,济宁市在发挥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作用的同时,还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的引领作用,用群众身边的榜样教育群众、影响群众。
重建百姓对婚丧嫁娶的价值观离不开宣传。在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的同时,当地将以“除陋习、树新风”为主题,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通过发放移风易俗倡仪书、设立宣传栏和公益广告等形式,讲清陈规陋习蔓延的危害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
会议对今后移风易俗工作划定了底线:今后省里组织的暗访和电话调查,济宁的成绩要确保进入前10名,各县市区要确保进入前70名,开发区要确保进入前15名。
对于突破底线的县市区,将不把其确定为年度精神文明考核中“好”的等次;并不推荐其参评省级文明城市,已经是的,复查时要坚决拿下来。乡镇和农村街道,在市里组织的电话调查中排名靠后的,是各级文明单位、文明镇的,要坚决摘帽;不是文明单位、文明镇的,不得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