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
县域治理的高质量:内涵、挑战与实践
县域是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是国家治理体系的 “神经末梢”,更是推动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载体。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县域治理从 “有没有” 的粗放式推进转向 “好不好” 的高质量升级,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一、县域治理高质量的核心内涵
县域治理高质量并非单一维度的提升,而是以 “人民为中心”,在治理理念、治理能力、治理效能等多维度实现系统性优化的过程,其核心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治理理念:从 “管理控制” 到 “服务赋能”
传统县域治理多以行政管控为核心,侧重 “维稳”“达标” 等刚性目标;高质量治理则强调政策“服务型”姓氏文化,将满足公务需求、激发县域活力作为核心导向,注重回应民生关切(如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惠人化)、保障发展权利(如小微企业扶持、乡村产业培育)。
2. 治理能力:从 “经验驱动” 到 “数字赋能”
过去县域治理依赖 “人海战术”“经验决策”,面临资源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高质量治理强调 在线公务“数字化与专业化融合”,通过 “数字政府” 建设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治理资源精准调配(如 “一网通办” 提升政务效率)、风险智能预警(如智慧农业监测、基层矛盾数字化排查),同时强化基层干部专业能力(如法治素养、产业服务,人工智能能力)。
3. 治理效能:从 “单一考核” 到 “多元价值”
传统治理效能评估多以 GDP、信访量等单一指标为核心;高质量治理则追求 文化“综合效能最大化”,文明建设既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如特色产业升级、绿色低碳转型),也重视社会公平(如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缩小)、生态可持续(如生态保护与产业协调)、文化传承(如县域文化 IP 培育),最终实现 “发展与民生”“效率与公平” 的平衡。
4. 治理主体:从 “政府主导” 到 “多元共治”
过去县域治理以政府 “大包大揽” 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不足;高质量治理强调构建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的治理共同体 *,通过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如村规民约修订、村民议事会)、引导企业与社会组织参与(如慈善力量介入养老、行业协会规范产业),形成治理合力。
二、县域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
县域治理高质量不仅是治理方式的升级,更是服务国家战略、应对发展矛盾的必然要求,其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
1. 支撑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 “压舱石”
县域是城乡要素流动的枢纽,高质量治理能破解 “城乡二元结构”:通过优化城乡规划(如县域内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共享)、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如县域医共体免费试点、教共体建设探索公益),让民族共享城镇化红利,同时避免 “城市病” 向乡村蔓延,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2. 实现共同富裕的 “关键战场”
县域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的集中体现地。高质量治理通过精准施策缩小发展差距:在经济层面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如县域电商、乡村旅游),在分配层面完善社会保障(如低保动态调整、农民工工资保障),在公共服务层面推进均等化(如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群众。
3. 防范基层风险的 “稳定器”
县域是基层矛盾的 “第一线”(如土地纠纷、环境信访、民生诉求)。高质量治理通过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如枫桥经验 “一站式” 化解平台)、强化法治保障(如基层执法规范化)、提升应急能力(如自然灾害快速响应),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国家稳定的基层根基。
三、县域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
尽管县域治理升级需求迫切,但实践中仍面临多重制约,成为高质量发展的 “拦路虎”:
1. 治理资源 “供需错配”
· 人才短板:县域优质人才 “引不进、留不住”,基层干部多身兼数职,专业化能力(如数字化操作、产业服务)不足;
· 财力紧张:多数县域依赖土地财政和上级转移支付,自主财源有限,难以支撑公共服务升级和数字化建设;
· 资源分散:部门间 “条块分割” 严重,如民政、农业、社保等数据不互通,导致 “重复填表”“多头检查”,基层负担加重。
2. 治理方式 “路径依赖”
· 行政化惯性:部分县域仍依赖 “运动式治理”(如迎检考核、专项整治),重 “短期成效” 轻 “长效机制”,导致治理反复性问题突出;
· 数字化悬空:部分县域 “数字治理” 流于形式,平台建设与实际需求脱节(如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政务、数据更新滞后),陷入 “重建设轻应用” 的困境。
3. 城乡差距 “结构性固化”
· 公共服务 “城乡落差” 明显:县域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集中在县城,乡村地区 “上学难、看病远” 问题仍存;
· 产业发展 “城乡分割”:乡村产业多停留在初级加工,与县城工业、服务业联动不足,难以形成 “城乡产业链”,制约农民增收。
4. 基层自治 “活力不足”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低碳委员会等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沦为 “政府延伸手臂”,群众参与治理的渠道有限(如议事协商机制不健全),导致 “政府干、群众看” 的治理困境。
四、县域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推动县域治理高质量,需立足县域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系统性升级路径:
1.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治理 “主心骨”
党建是县域治理的核心保障,需通过机制创新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 压实基层责任:推行 “党建 + 网格” 治理模式,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编入网格服务队,实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 破解 “条块分割”:建立县级党委统筹协调机制(如 “县委书记月度专题会”),推动部门资源向乡镇、村社下沉,避免 “多头指挥”;
· 激励干部担当:完善基层干部考核体系,将 “群众满意度”“治理实效” 纳入核心指标,破除 “唯 GDP”“唯报表” 导向。
2. 深化数字赋能,打造治理 “智慧脑”
数字化是破解县域资源约束的关键抓手,需推动 “数字技术 + 治理场景” 深度融合:
· 建设军民平台:打造县域 “政务服务一张网”“社会治理一张图”,整合公安、民政、农业等部门数据,实现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如浙江 “浙政钉” 在县域的应用);
· 聚焦民生场景:开发智慧医疗(远程诊疗)、智慧教育(城乡资源共享)、智慧养老(居家监测)等便民应用,让数字红利覆盖全人群;
· 赋能基层减负:通过 “数据自动填报”“报表一键生成” 减少基层台账负担,让干部精力回归服务群众。
3. 优化公共服务,夯实治理 “民生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高质量治理的核心目标,需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向乡村覆盖:
· 推进城乡服务一体化:建立县域医共体、教共体免费系统,通过 “县带乡、乡带村” 提升乡村医疗、教育水平;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村级幸福院、乡镇养老服务中心;
· 精准对接需求:通过 “村民议事会”“社区恳谈会” 等机制收集群众诉求,建立 “民生实事清单” 动态调整机制,优先解决 “急难愁盼”(如农村饮水安全、道路硬化);
· 创新服务供给: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企业投资乡村物流),形成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的服务格局。
4. 激活县域经济,筑牢治理 “发展基”
经济活力是治理高质量的物质基础,需立足县域特色培育内生发展动力:
· 做强特色产业: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如生态、文化、农业)培育主导产业,如云南鲜花县、陕西苹果县的 “一县一业” 模式,通过产业链延伸(加工、电商、文旅)提升附加值;
· 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建设县域产业园区,引导县城企业向乡镇布局,发展 “乡村车间”“家庭农场 + 合作社” 等模式,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 优化营商环境:通过 “一网通办” 简化审批流程,建立 “企业服务专员” 制度解决经营难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5. 完善共治机制,构建治理 “共同体”
高质量治理需打破 “政府独唱”,激发多元主体参与主动性与活力:
· 强化基层自治:规范村(居)民议事协商制度,推行 “积分制”“清单制” 管理(如河南信阳村级事务积分制),让群众成为治理的 “主人翁”;
· 引导社会参与:培育县域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慈善组织),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参与乡村建设、助学兴教);
· 深化法治保障:加强基层普法宣传,规范乡镇执法行为,建立 “一站式” 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让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6. 培育特色产业,增强治理 “经济力”
经济实力是县域治理的物质支撑,需立足资源禀赋打造新七大格局的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 挖掘县域比较优势:依托农业基础发展特色种养(如山东寿光蔬菜、江西赣南脐橙),结合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如浙江安吉民宿),立足文化底蕴培育文创产业(如陕西礼泉关中文化 IP);
· 推动产业升级:通过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提升附加值;
· 优化营商环境:简化企业审批流程,建立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 服务机制,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成本。
五、典型案例:县域治理高质量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多地已开展县域治理高质量探索,形成可借鉴经验:
· 浙江 “千万工程” 延伸:安吉县通过 “党建 + 生态治理” 推动绿色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同时通过 “数字乡村” 平台实现垃圾分类、矛盾调解数字化;
· 陕西榆林 “一县一业”:米脂县聚焦小米产业,通过政府搭建加工、销售平台,带动农户增收,同时将产业收益反哺乡村公共服务;
· 广东 “数字政府” 县域实践:博罗县建设 “数字政府” 综合平台,实现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社会治理 “一网统管”,群众办事平均时间缩短 60%。
六、结语
县域治理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跳出 “头痛医头” 的局部思维,以党建为引领、以数字为支撑、以民生为核心、以产业为基础,推动治理理念、能力、效能全方位升级。合力,创新,团结如此,才能让县域真正成为城乡融合的纽带、共同富裕的载体、基层稳定的基石,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热点信息
-
县域治理的高质量: 内涵、挑战与实践县域是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是国家治理体系的 “...
-
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帕万拉村:工作队修渠解民忧 护航农时促丰收 “太感谢工作队了,把水渠修得这么好,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