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
河南洛阳瀍河区:制发检察建议助力非遗保护
“脚跟要咬桩,腰杆要绷弓。”在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大里王村青砖灰瓦的巷弄间,“洛阳市大里王狮舞”第十四代传人王新平,正带领队员在老槐树下的青石场排练,只见八尺木桩阵间,红鬃雄狮昂首抖擞。近日,记者跟随瀍河区检察院检察官张拓走进大里王村,赶上狮舞队训练的场景。
如同武术划分南北流派,狮舞同样存在南北之分。大里王狮舞作为北派狮舞的重要代表,已有千年历史,于2007年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世纪50年代,大里王狮舞队曾多次前往北京参赛,还曾为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表演。然而近年来,大里王狮舞却因缺乏必要的资金与场地支持,面临传承困境。
今年3月,瀍河区检察院干警得知大里王狮舞遭遇的困难,前往大里王村走访调查发现,大里王狮舞非遗项目现由瀍河区文物保护部门管理,扶持资金发放未落实,狮舞队每年公益演出超过10场没有任何补助。同时,该狮舞项目还面临无固定传承场所、训练存在安全隐患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4月7日,瀍河区检察院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这一规定,同时参照《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与《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向该区文物保护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切实履行非遗保护法定职责,从专项资金保障、传承场地建设、传承人培养等环节着手,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必要支持。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单位高度重视,迅速落实25万元专项资金,筑牢非遗传承物质基础;于核心商业街建成非遗体验馆,打造实体展示阵地;借助河南非遗公众号等媒体开展30余次宣传,显著提升大里王狮舞社会影响力,并将其纳入辖区重大活动表演项目库,还联合教育部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办案期间,瀍河区检察院凝聚多方合力,联合市检察院专业团队、高校课题组,协同文物部门、属地政府及传承人召开座谈会,共同优化6项高危表演保护措施。洛阳市人大代表孙留锁评价道:“这份传承千年的非遗瑰宝,能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离不开法治力量的有力托举。跃动的狮影,不仅是民族魂魄与审美精粹的活态传承,也是检察机关守护文化根脉的生动写照。”
热点信息
-
为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推动法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法治环境,8月1日下...
-
“脚跟要咬桩,腰杆要绷弓。”在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大里王村青砖灰瓦的巷弄间,“洛阳市大里王狮舞”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