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
冠县:三支队伍绘就婚俗改革新图景
“以前总觉得给儿媳的彩礼少了在村里没面子,直到看了《要彩礼》这个小品,才明白孩子们过得好才是真的有面子!”冠县梁堂镇赵梁堂村村民王俊安的感慨,道出了不少乡亲的心声。不久前,他儿子结婚时不搞车队巡游、不设豪华宴席,仅以一场简约温馨的家庭聚会完成婚礼,成了村里的“新风榜样”。这股悄然兴起的文明新风,正是梁堂镇以“‘冠’爱连理”品牌为引领,通过三支特色队伍协同发力,推动婚俗改革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
文艺宣传队:新风尚“演”进心坎里
“锣鼓一敲震天响,移风易俗来宣讲……”在文化社区的广场上,“新风满堂”文艺宣传队的队员们正在表演《新风三句半》,俏皮的台词配上夸张的动作,引得台下村民阵阵欢笑。这是一支由当地文艺爱好者自发组建的队伍,以创作贴近群众的原创作品广受好评,代表作品包括《新风三句半》《映山红》《要彩礼》等。其中,小品《要彩礼》是其重点创作成果。该作品以“抵制高价彩礼、倡树文明新风”为核心导向,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实现“寓教于乐”的宣传效果。自成立以来,宣传队始终以基层阵地为依托,充分利用梁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书院等场所,深入村庄、社区、学校巡回开展活动30余场,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通过系列活动的倡导,婚事大操大办现象明显减少,“零彩礼”“低彩礼”的文明新风已蔚然成风,以文艺赋能移风易俗的鲜活案例,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实践路径。
“里仁”宣讲队:好理念“讲”到心窝里
如果说文艺宣传队是用表演打动人心,那“里仁”宣讲队就是用道理说服群众。这支由青年干部、教师、志愿者们组成的队伍,带着政策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方言讲案例、算细账,让“抵制高价彩礼、简办婚丧事宜”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在幸福食堂开餐时,队员们会给老人们递上宣传页,用通俗的语言倡导简办婚丧事;在送戏下乡的间隙,他们会搭起“板凳课堂”,结合《梁堂镇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倡导标准》,给村民讲解“彩礼不超5万、宴席不超10桌”的好处。截至目前,“里仁”宣讲队已开展专题宣讲2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用“家常话”解开了不少村民的思想疙瘩。
文明迎亲队:新婚礼“办”出新风范
“恭喜恭喜!这是咱县文明办送的喜字抱枕,祝小两口日子红红火火!”在于林头村新人的婚礼现场,“文明迎亲队”的志愿者们送上祝福,还帮忙引导宾客、维护秩序。这支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组成的队伍,成为婚礼上一道亮眼的“风景线”。为让婚礼既温馨又文明,还打出“组合拳”: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落实抵制恶俗婚闹“八禁止”;红白理事会提前三天上门宣讲规范,婚礼当天全程驻场监督;迎亲队送上定制福礼,提供志愿服务。此外,同步推进“‘冠’爱连理・缘聚梁堂” 公益红娘团建设,吸纳76名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人员组建服务队伍,依托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建婚恋服务网络,在为单身男女搭建交友平台的同时,积极传播文明婚俗理念,引导树立健康婚恋观。
如今的梁堂镇,“不比彩礼比孝心,不拼排场拼家风”成了新潮流。下一步,将持续强化“‘冠’爱连理”品牌建设,着力提升文艺宣传的感染力、“里仁”宣讲的说服力、迎亲服务的亲和力,推动文明新风在乡村社会深度融入、落地生根,以移风易俗的丰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热点信息
-
9月26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中传创展(...
-
“以前总觉得给儿媳的彩礼少了在村里没面子,直到看了《要彩礼》这个小品,才明白孩子们过得好才是真的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