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博兴县:文明之花绽放在博兴大地
在鲁北平原的璀璨明珠——博兴,一场关乎城市蜕变、民生幸福的文明创建征程正激昂奋进。近年来,博兴县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将城市更新、移风易俗、文化惠民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绚烂绽放。
擦亮文明底色,唤醒城市新活力
曾经,博兴部分区域存在着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环境杂乱等问题。但自2021年全面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以来,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市率先完成主城区“飞线下地”及43个小区飞线整治,让城市摆脱了“蜘蛛网”的束缚;5个棚改项目、123个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使1万余户居民告别旧居,迎来舒适家园;供热、燃气管网铺设180多公里,雨水管网治理136公里,排水防涝与环卫一体化不断升级,为城市正常运转筑牢根基;主干道路面及绿化的更新,5条“断头路”的打通,形成“八纵十二横”交通路网,支脉河公园与15处“口袋公园”的建成,让博兴荣获国家园林景观城市称号,城市颜值与内涵实现双飞跃。市民李大爷感慨地说:“以前这一片又乱又破,路也不好走。现在改造后,环境美了,出行也方便,感觉生活都更有滋味了。”
厚植文化根脉,涵养文明新风
依托“董永故里”深厚的孝德文化底蕴,博兴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攻坚行动。创新推出升学礼、拜师礼、参军礼、成人礼“四部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全力打造“海誓山盟·兴逢有你”婚俗改革品牌,集体婚礼、公交婚车等形式,让新人们在简约浪漫中开启幸福生活。在殡葬改革方面,广泛推广柳童村殡葬改革“四个一”模式,投资建成生命纪念园与生命文化教育馆,“生命纪念园+生命文化教育”“公益性公墓+告别厅”殡葬改革模式在全国推广,得到民政部高度肯定。
博兴县环麻大湖轮滑马拉松
博兴县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省级以上媒体发布报道40余篇,县级媒体及镇街公众号发布150余篇,开展各类宣讲200余场次,举办村舞展演、广场舞大赛等活动50余场次,制作推广微电影、公益广告、快板等作品,营造出浓厚的移风易俗氛围。“现在村里的红白事都简单又热闹,还省钱,大家都轻松,这样的新风尚真好。”村民王大哥笑着说。
丰富精神供给,筑牢文明根基
博兴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市民文化中心、吕剧博物馆、吕剧起源馆及50处乡村大舞台的建成,为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全民阅读推广、市民文化节、文化惠民演出、电影下乡等8200余场活动,让文化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积极承办省级以上赛事,成功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第一批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全民健身热潮涌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所,县一中新校区建成与老校区改造提升,全环境育人实验区等省级试点项目落户,中高考成绩领跑全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市民张女士满脸幸福地说。
凝聚价值共识,彰显文明力量
博兴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全力打造“博城彩韵”特色工作品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日常生活三条展示带。开展“法润博城”青年普法志愿服务项目,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博兴”城市品牌,让诚信成为城市名片;深入践行“睦邻友好”理念,建设邻里和谐新家园;全域建成便民爱心驿站、爱心水站,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一个个文明实践活动如繁星照亮城市,一个个文明典型如旗帜引领风尚。2025年1月,陈户镇守塔人王建亮上榜2024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一家四代人守护烈士纪念塔的事迹感动无数人,成为博兴人民的道德标杆。
如今的博兴,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市民生活更加幸福,文明已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这份荣耀属于每一位博兴人,他们用行动诠释文明内涵,共同奏响文明和谐的新时代乐章。未来,博兴县将继续以文明为笔、幸福为墨,描绘更加美好的明天。
热点信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7月29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