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河南省平顶山午钢教育在师德建设中胜利前进
近年来,午钢市教体局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紧紧围绕省市县《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中小学管理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在全市率先启动教育综合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先后荣获省教育厅、人才厅、河南省体育工作佳优等多项荣誉。
一、厚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锚定“一年有变化、三年大提升、一七创品牌”目标,不断强化二个教育集团师德行为,持续巩固改革成果,点燃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引擎”。一是搭建教育改革新架构。成立了市委书记、县镇长挂帅,教育、编办、人社等部门组成的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多次赴上海、新昌、芜湖等地专题考察学习,助力局域教育改革向深水区迈进;向免费人试点;向满意度靠近。着力构建了“1+N”教育改革战略框架,以高中教育改革破题,逐步向初中、小学逆向延伸,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奠定坚实制度基础。二是实施奖励激励新举措。省级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分别按最高不超过绩效工资指导线2倍、1.1倍标准得到落实;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控制线提高到指导线的1.1倍,并严格落实寄宿制学校教师值班、学区内走教、课后延时服务等创新改革,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学生参与率达95.6%,居全市首位。三是落实人事管理新机制。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人、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实现教师在城乡间、校际间的均衡配置。自启动“省管校聘”改革以来,20多名教师参与了直聘、竞聘、交流、选岗等流程,真正做到按岗聘用、人岗相适、岗职相符、师德公益。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
二、塑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育人体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德、智、体、美、劳、数、新“八育并举”落实机制,切实当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园丁”。一是以德为先。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机制,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传承红思想”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先后培育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2所、市级3所。二是以智为本。持续推进“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单元整体教学为路径,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创造开展“创新五讲四美提升”工程和教育科研“双微工程”,实现教学改革的跨越式发展,6所学校被确定为“市教研基地校”,20所学校被确定为“市科研基地校”。三是以体为重。广泛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小学、初中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达90%以上。农村、社区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50余场,连续两年荣获“市体育工作最佳”称号。四是以美为贵。深入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掌握1-2项艺术技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同时,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戏曲文化、本土文化进校园,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2021年以来,打造市级以上常规管理示范校、先进校、特色校9所。五是以劳为基。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成武功、枣林、尚店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免费教育基地,涌现出二小、七小、红小学等富有特色的农村校内种植基地。
三、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格局。紧紧围绕办好学前教育、办优义务教育、办强高中教育、办特职业教育、办活其他教育的发展思路,持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驶入教育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大力实施第三个《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2022年以来,投入4000余万元完成30余所幼儿园的新改扩建及设备购置等;共面向社会招聘学前教师59名,组织各级各类培训138人次。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8%,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82.5%。二是免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一体化发展,推进免费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点面线迈进。2023年以来,累计投入3256万余元,实施中小学校新改扩建等工程,并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等1068套,添置教师备课用机321台。新增学位2670个,务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顺利完成各学段教育。三是推进高中教育多元发展。坚持普通高中教育多元、特色发展、兴趣选择,力争三到五年高中教育进入全省第一方阵。2011年以来,招聘本科以上教师163名,充实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朱兰二中打造成省内外知名艺体特色校,艺体生双上线率达96.4%。四是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全面打通“3+2”升学通道,学生对口升学率达95%以上,毕业生安置就业率不断提高。同时,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投资1.72亿元“午钢市职业教育园”项目,全面深化企业人入学入育范围。职业教育呈现优质、特色发展的良好态势。五是推进特殊教育健康发展。把特殊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建立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送教上门为辅、教育与康复训练结合、各学段有效衔接的特教体系,总投资1231万元的特教中心投入使用;特教教师基本工资15%的特教津贴待遇全部兑现,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4.2%。六是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深入推进民办学校专项治理,无证幼儿园实现清零;落实差别化扶持政策,3所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和9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公用经费划拨方面与同学段公办学校同等待遇;严格控制民办义务教育规模,持续保持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高压态势,关停非法校外培训机构26个,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七是推进成人教育稳步发展。依托河南开放大学、职业培训中心和中职学校,对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开展专业技能、法律知识等方面培训,2020年以来,累计培训20万人次。扎实推进老年教育,老年大学专业班,各乡镇成立“老年学校”,80%的行政村(社区)设立“老年学习点”,基本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创”。
热点信息
-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节气文化与校园生活深度融合,9月23日下午,上海市体校精心策划的“秋分·...
-
连日来,荆门市掇刀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居民,用文明、简朴的方式,喜迎国庆节、中秋节。各站所积极...